400-123-4567

M6米乐新闻 分类
“精耕”高山蔬果 蹚出“共富路”发布日期:2024-04-08 浏览次数:

  隆冬时节,万物萧索,但在重庆市城口县高观镇双竹村设施蔬菜温室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绿意盎然。只见工人们正忙着给草莓覆地膜,为供应春节水果市场做准备,整个基地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这个品种叫红颜。覆地膜不仅可以保温保肥,防止地表盐分富集,还能加速草莓的营养生长,提升产量和品质。目前草莓移栽已经一个多月了,到春节将迎来开花挂果。我们的草莓都是自己育苗,零售价在100元每千克,每亩产量稳定在1500至2000千克。”基地负责人刘地端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2011年,刘地端返乡创业,在城口县高观镇双竹村、蒲池村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设施果蔬,创办城口县绿佳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多年来,他不懈坚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目前成功发展绿色设施蔬菜300多亩,共有西红柿、黄瓜、辣椒、圣女果、草莓等20余个品种,年产各类新鲜绿色蔬果100多万千克,总产值达到200多万元。公司先后被评为“重庆最美绿色食品企业 ”“蔬菜种植专业产业龙头企业”等,刘地端也因此成为方圆十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2020年荣获“脱贫致富带头人”称号。

  “我出身于庙坝镇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家里兄妹九人,我排行第八,因为穷,初中没读完我就辍学了。后面也是机缘巧合,去新疆帮亲戚管理设施蔬菜,之后就一直在新疆种菜,直到孩子读书才回到家乡创业。”刘地端告诉记者,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无法供他继续读书,初一辍学后就跟随父母在镇上打零工,但收入微薄,经常找不到活路。1992年,一位在新疆种植设施蔬菜的亲戚得知他的情况,便建议他去新疆帮忙管理蔬菜。之后,刘地端便接受了亲戚的提议,欣然前往新疆务工。刘地端在蔬菜基地从打杂做起,最初一个月的收入仅有240元。慢慢地,亲戚看他踏实肯干、手脚麻利,便教给他种菜的技术。从如何选种育苗、大棚内温湿度调节、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每一项技术他都反复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勤奋好学的态度,刘地端很快就掌握了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经他管理的西红柿、黄瓜,每亩产量平均达到四五千斤,工资也涨到了400元一个月。

“精耕”高山蔬果 蹚出“共富路”

  帮亲戚管理了4年蔬菜后,头脑灵活的刘地端决定出来单干。“刚开始承包了5亩地建大棚,种辣椒、白菜、西红柿,后面赚了钱每年逐步扩建大棚,2000年的时候规模就达到了15亩,一年纯利润能有个五六万元,在当时的收入算是很可观。”刘地端介绍。2005年,刘地端的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为了方便孩子读书,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回到家乡城口继续种植设施蔬菜。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亚热带山地气候明显,自然环境优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发展高山蔬菜。但由于地势偏远,经济落后,多年来当地设施蔬菜产业一直未形成规模,只有少量村民分散种植,导致产量和效益都较低。

  2006年,刘地端以300元/亩的价格在庙坝镇兴旺村流转了10亩土地,并开始修整土地,搭建大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随后,他引进了辣椒、黄瓜、丝瓜、草莓、西瓜等果蔬品种进行种植。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过硬的技术,前两年的产量和效益整体稳定,每年的利润在8万元左右。2009年,就在刘地端决定继续扩大规模的时候,却意外得知政府要在承包区域修建工业园区,流转的土地被收回。之后的两年里他选择了在家赋闲,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规划未来的方向。2011年,刘地端决定重振旗鼓再出发,经过考察,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他以800元/亩的价格在高观镇蒲池村流转了50亩土地,并用了近一年时间筹备搭建大棚。2012年初,他注册成立了城口县绿佳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从重庆三千种业公司引进黄瓜、辣椒、豆角、番茄等蔬菜种苗,正式开启了第二次创业。

  为了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掌握蔬菜市场最新动态,刘地端多次在城口县农业农村委的推荐下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并前往山东寿光设施蔬菜基地观摩、学习。学成归来后,他决定按照国家绿色标准种植蔬菜,走绿色品牌化之路。“在肥料施用上,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大量施用有机肥,比如羊粪、牛粪腐熟发酵后制成的农家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大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在病虫害防治上,优先采用物理与生物结合的防治方法,比如悬挂粘虫板、防虫灯等,减少农药使用对蔬菜品质的影响。”在现场,刘地端向记者念起了他的“绿色种植经”。

  坐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上绿色的种植模式,刘地端种出的高山果蔬不仅口感好、品质佳,同时也因生产基地海拔高,果蔬相较低海拔平坝地区成熟期更晚,能够实现错峰上市,因此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在县域内供不应求。“黄瓜每亩稳定产量在2500千克,辣椒和番茄稳定在3000千克。我们在县城开了个生鲜档口,每天定时从基地运输过去,主要销给城口的学校及部分企业单位食堂。”刘地端笑着说。高山设施蔬菜的路子越走越顺,这让刘地端信心大增。他决定继续扩大面积,2013年在一次考察、调研中刘地端发现双竹村地势相对平坦,且集中成片,易于管理,是发展高山蔬菜的“风水宝地”。就这样,他以800元/亩的价格在双竹村流转了60亩土地,开始了第二处基地的建设。

  2017年,公司生产的黄瓜、辣椒、番茄、豆角顺利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了这张“王牌”的加持,刘地端发展高山设施蔬菜的信心更足了。2018年他陆续扩大种植规模,并积极探索乡村采摘模式,推出“冬草莓,夏西瓜”采摘体验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

  “一人富了不是富,大家共同富裕才算富。”虽然依靠种植设施蔬菜走上了发家致富路,但刘地端却时刻想着如何带动乡亲们,让他们也增收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他常年在高观镇蒲池村、复兴村,高燕镇红军村,北屏乡金龙村推广设施蔬菜、露天蔬菜种植技术,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提供产前技术培训、产中病虫害防治指导、产后点单收购全产业链服务。目前在他的发展带动下,累计有1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亩,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万元。

  家住北屏乡的汪时申就是受益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2016年他种植了10亩蔬菜,但是没经验,导致第一年就亏本了。之后在刘地端的帮助下,2018年纯收入达到了11000元。现在通过和刘地端合作,每年有12000元的收益。“刘总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对我的扶持很大,无偿给我们提供苗子和技术,还承担销售,大家都放心把土地租给他,和他合作种蔬菜。”汪时申激动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周围剩余劳动力就业,刘地端还积极吸纳周边村民在基地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他告诉记者,不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务工,基地都会优先考虑困难群众,公司常年用工人数5人,全年人工支出达到18万元。“我来蔬菜基地上班快10年了,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每个月收入有4000元,务工与照顾家庭两不误,感谢刘总给我提供这个机会。”说起能在家门口务工增收,高观镇双竹村村民胡兴英高兴不已。

  如今,刘地端靠着高山蔬菜蹚出了一条产业致富路,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也让当地的乡亲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谈到未来的规划,他表示下一步要依托城口县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走 “生态特色、优质高端、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打造标准化智能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农业休闲旅游之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