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泾源县泾河源镇龙潭村,发酵池蒸腾着白色雾气,村党支部书记冶浩天抓起一把暗褐色的有机肥搓了搓:“去年光卖牛粪就挣了24万元,现在连周边村子都抢着送粪上门。”这个曾因“夏天粪味熏路人”的村庄,如今通过“散户养殖+集中托管+粪污利用”的全产业链模式,不仅让牛粪变“金疙瘩”,更带动全村161户养殖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龙潭村曾面临养殖分散、环境污染等问题。“过去路两边全是牛圈,味道熏人,现在臭味没了,收入也翻了番。”当天上午,村民冶志成正在出户入园区喂养自家托管的70头肉牛。2022年,龙潭村利用集体土地建成2处养殖示范区,对沿路散户实施“入园集中养”,对有条件的农户鼓励“扩规分散养”。“双养模式”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扩大了养殖规模。M6米乐登录目前2个园区牛存栏量已达590余头,带动了16户农户养殖,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10.7万元的收益。
养殖规模的扩大离不开稳定的饲草供应。在村头的饲草转运点,35岁的亢永福正指挥卸货:“安徽的麦草每车30吨,农户微信下单,当天直达。”这位年销千吨的饲草经纪人,串联起“外地调运+本地青贮+预约配送”的供应链。每年6月,村里1579亩青贮玉米迎来丰收,为冬季饲料储备打下基础;7月从河南、安徽调入的干草保障日常需求;而9月启动的村集体饲草发酵池青贮腌制项目将再添保障。这种供给体系,降低了养殖成本,也支撑起全村4000头存栏肉牛的“胃口”。
牛粪处理曾是困扰龙潭村的难题。如今,村有机肥加工车间通过标准生产工艺,将牛粪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1立方米牛粪收购价20元,加工后售价达60元。”车间负责人冶红辉介绍,通过添加糠醛渣提升产品质量,这些有机肥远销甘肃平凉等地,2023年产值达300万元。目前,M6米乐登录全村每天产生的23吨牛粪已全部得到处理,并形成“肉牛养殖—饲草配送—粪污加工—有机还田”的闭环。
龙潭村的全产业链模式是泾源县肉牛产业集群发展的缩影。2024年,泾源县肉牛饲养量达11万头,今年计划推动肉牛本地加工率提升至30%,并新建2个核心母牛繁育场,探索“源牛泾通”全产业链服务。“在降低肉牛屠宰运输成本的同时,把小农户镶嵌在全产业链中,让好资源真正变成硬收益。”泾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师越)
人民网银川4月9日电(周航)4月8日,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 会议现场。…
人民网银川4月8日电 (记者梁宏鑫)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影响教育生态变革的今天,如何让教师队伍率先拥抱变革、掌握AI技术赋能教学的核心能力,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命题之一。 日前,宁夏师范大学宣布DeepSeek-R1“满血版”大语言模型已全面接入学校人工智能AI创新应用平台——“宁师启道”,通过本地化部署解决网络拥堵问题,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智能化变革。…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M6米乐登录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