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河东丽,春风果花香。4月1日,由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主办的全国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技术培训会在我市举办,来自全国苹果产业领域权威专家学者齐聚运城,携手推动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共同感受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脉搏和无限生机。
从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运城试验站,到临猗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从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到临猗县耽子镇东屯村;从春潮涌动、草木萌发的“三新”果园,到攀高逐新、求质图强的培训会场,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技术应用得以进一步推广、成效得以进一步彰显。
“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是苹果生产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关注轻简化就是关注新质生产力。因此,M6米乐下载推广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模式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岗位科学家岗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针对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技术,苗木是‘芯片’,肥水是基础,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希望加强校企地三方合作,充分发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广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技术。”
运城地处北纬35°,是世界公认的苹果生产黄金带和水果最佳生产区之一,被誉为“华北果品集散地”“中国北方百果园”。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和全省“南果”战略,持续深化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支持果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目前,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240.6万亩,栽植水果13类174个品种,年产量达655万吨;各类果品成功出口78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连续10年稳占全省第一。
在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与发展的今天,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已然成为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设立的首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由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构成,通过整合科研、推广和生产资源,提升苹果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该体系在我省设一岗一站,岗位科学家为岗,综合试验站为运城试验站。
近年来,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我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坚持市场导向和科技引领,积极培植和发展果业新质生产力,以“轻简、省力、优质、高效”技术路径打造现代果业“运城模式”,通过引进新品种、集成新模式、推广新技术、配套新设施、采用新装备,率先推广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模式,引领运城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通过实地观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运城市积极推广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模式,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的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有效实现了‘一年栽树成形、两年结果千斤、三年丰产达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苗木繁育与栽培方式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东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会,进一步促进模式推广应用,推动苹果产业振兴,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培训会上,岗围绕“有机农业与果园有机肥高效施用技术”作了专题报告;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花果管理岗位专家、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薛晓敏围绕“矮砧集约果园花果管理技术”作了专题报告;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果园生态岗位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李民吉围绕“苹果矮砧轻简化整形修剪技术”作了专题报告;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葛顺峰围绕“苹果提质增效科学施肥技术”作了专题报告;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王树桐围绕“苹果主要病害诊断与综合防控”作了专题报告。
春风拂良田,沃野孕生机。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樊波平表示,此次培训会不仅为全国苹果产业技术创新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也为全国苹果产业前沿技术展示应用搭建了新舞台,更为运城果业技术创新激发了新活力、积聚了新动能。
参与此次培训会的运城代表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对苹果矮砧轻简化栽培模式结果早、产量高、见效快、便于机械化作业、易于标准化生产等优点有了更直观、更生动的了解,将以此为契机,虚心学习科学理论,积极借鉴权威经验,把专家们的论文写进果园里,把培训会的成果送到农户家,与广大果农共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抱团发展,进一步推动果业增效益、果农增收入、果乡增活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