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茶吐翠。我市各地茶园迎来春茶采摘高峰,茶农们抢抓农时,在青山绿水间奏响“春日丰收曲”。记者走访平远县石正镇、梅江区西阳镇清凉山、大埔县枫朗镇等多个茶区,探访采茶盛况。
走进石正镇下丰村园山湖千亩生态有机茶场,满眼都是绿意盎然的茶山。一垄垄茶树顺着山坡铺展开来,村民戴着草帽、背着竹筐,正在采茶。他们的手指熟练地在茶树枝头翻动,将半寸长的嫩芽轻轻摘下,竹筐里渐渐堆起青翠的新鲜茶叶。
茶场负责人沈子玉介绍:“今年3月21日就开始采春茶了,头茬采的是单丛茶。每天都有几十名本村村民来干活。”自从村里建起茶叶加工厂,村民们的生活有了新变化。春天采茶、夏天除草,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也稳定。
正在采茶的温女士是本地人,她边摘茶叶边说:“十年前茶场开荒种茶时,我就在这里干活了,每年春天都来采茶。一年能做两三季,每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在家门口干活挺知足的。”
在石正镇海拔600多米的云雾山间,千亩生态茶园层层叠翠。扎根山区17年的平远源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园以传统茶产业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空气清新、土壤零污染,这是石正镇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我们茶产业发展的基石。”源丰公司生产经理凌宏锋告诉记者,依托石正镇的生态优势,公司建立起1220亩种植基地,其中有机茶园600亩,每年的产量大约在30吨。目前产品主要以乌龙茶为主,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参与茶叶种植,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走进海拔800多米的梅江区西阳镇清凉山茶园,百年老茶树与知青时期种植的六十年老树交织成一片翠绿茶海,“知青时代留下的群体种茶树,如今已是珍贵的老树资源。这些茶树根系深扎岩层,吸收矿物质更丰富,制成的茶耐泡度是新树的三倍以上。”企业代表梁建芬告诉记者,作为当地茶产业龙头企业,梅州市集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前身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兴办的国营清凉山茶场,“今年我们首批春茶于3月底开采,尽管近期雨水有所增加,但受倒春寒影响,茶树发芽率较往年略低。”梁建芬轻捻一枚嫩芽解释道。
“现在每天都有老茶客追着问‘古树头春茶什么时候上架’,也有年轻人想预约采茶体验。”梁建芬表示,尽管受到经济环境影响,但今年春茶订单量仍保持增长模式,预计总产量约万斤,其中百年老树茶占5%,每斤价格能达6000元左右。
在大埔县枫朗镇梅溪村的梅州嘉鹏茶果种植有限公司千亩生态茶园内,M6米乐平台嫩绿的新芽在春日暖阳下熠熠生辉。
近段时间以来,枫朗镇的茶园不仅迎来春茶采摘的黄金时期,而且也引来八方游客,游客们或赏春景,或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来自汕头市的游客陈先生说:“趁着假期,特意带孩子来亲身感受采茶、制茶的过程,让他们领略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做好的茶香气扑鼻,也让孩子真切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内在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