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季节,河南省禹州市范坡镇姚召寺村的田野里热闹非凡。在广顺种植合作社丹参种植基地,挖药机开足马力,将一垄垄丹参从土里翻出,村民们迅速拾捡、抖落泥土,只见根根丹参条干粗壮、十分饱满。400多亩丹参丰收在望,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广顺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红彬介绍道:“丹参亩产大约是2吨左右,今年的价格是三块六一公斤,算下来每亩的毛收入有六七千块钱,利润能达到两千多到三千块钱。”
在杨红彬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除了采收丹参,还有工人在分拣种子、种植丹参,大家分工明确,一派忙碌景象。附近村民许松琴就是其中一员,她表示:“在这里干活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真是两全其美。”
近年来,范坡镇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按照“立足市情、发挥优势、科学种植、调优结构”的原则,采取“药商+种植合作社+药农”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州半夏、禹州丹参、禹州金银花等6种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道地药材成为重点扶持对象,打造出多个特色鲜明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禹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郝占超介绍道:“这块基地使用的品种是省农科院提纯促壮的新品种郑丹1号,这个品种在2022年年底得到了河南省中药材品种鉴定专业委员会的鉴定。另外,这块基地还使用了新技术,如水肥一体化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在病虫草害方面,利用诱捕器和生物菌剂来预防茎线虫和根腐病的发生。”
据了解,禹州市境内现有药材种植品种40余种,M6米乐入口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拥有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180余家,年产中药材9万吨,年产值7亿元。与省农科院、河南农大、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已建立8个中药材产学研基地,建设10个中药材种植试验圃。
郝占超还表示:“禹州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木本药材35万亩,草本药材15万亩。现在已达到标准化示范基地96个,有望到年底突破120个。这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