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品质好、单产高,中药材资源富集多样,滇产中药材在国际国内具有独特市场地位,“十大云药”成为享誉省内外道地药材品牌,“云药之乡”成为道地产区名片,“数字云药”跻身全国前列。
如何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2月13日,在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出台了《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明确,通过三年发展,力争到2027年实现以下目标:到2027年,M6米乐网址全省中药材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0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15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品质最优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和中药材产业国际化发展示范区;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成集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于一体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聚焦中药材产业从科研、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一二三产全链条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和关键弱项,实施十大重点任务:中药材良种育繁推体系建设工程,高品质中药材供应基地建设工程,中药材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工程,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推广工程,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工程,中药材康养旅居融合发展工程,中药材品牌培育提升工程,中药材科技创新工程,中药材国际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中药材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为有效把云南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对中药材从种苗到种植、从加工到交易全链条,云南省财政厅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
一方面,大力支持推进药用植物新品种创新和种质资源开发,对推广种植5000亩以上的药用植物新品种,每个品种给予30万元的财政补助;对“云药之乡”建设成效突出,考评居前10位的单位每个奖励10万元。另一方面,重点支持集中连片大宗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按照项目总投资的40%予以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可达1000万元。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力度,省级科技特派团每个团可获得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支持,“云药之乡”与省级人才(团队)结对帮扶,每年将给予20万元经费保障。同时,省级财政将对通过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评价且种植面积达标的主体每年选取20个,分别给予50万元的奖补。
在设施化提升方面,省财政将对新增设施农业资产性投资达标的经营主体,按投资额的5%至10%的比例予以奖补,对新增设施农业贷款的经营主体按不高于同期同档次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70%同时不超过2%的贴息比例予以贷款贴息。
省财政将加大商贸流通等资金统筹力度,重点支持以昆明市、文山州为药材区域交易辐射中心,以大理州、昭通市等为主产地交易市场及景洪市、瑞丽市等4个中药材进口口岸交易市场的“1+N”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包括现代化高标准中药材交易市场、仓储中心项目建设。其中,对于数智化交易仓将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财政奖补。
省财政将通过项目支持、资金奖补等方式,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用好用活各项财政补助资金政策。如对符合条件的新中药品种,省财政将对研发费用按20%给予补助,M6米乐网址最高可达1000万元。同时,积极支持构建完善联农带农富农长效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红利。
一方面,将实施中药材标准制定补助,对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进行修订且新公开发布总数在20个以上的,将给予研究单位每个10万元、最高500万元的补助;另一方面,将支持省与州(市)联动,省级立足“云药”区域公共品牌、各地结合本地优势特色中药材品种打造本地特色优势品牌。
还将支持各地自主开展中药材种养殖特色保险,并按规定对各地保险保费给予补贴。
为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引导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种植养殖中药材,推动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云南省农科院会同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专家组、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等单位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区划”)。
《区划》通过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持续做优做强“十大云药”“十大健康资源”等云南道地特产药材,推动中药材资源、品种、种业、种植、产地初加工协同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种植养殖模式更加丰富,规范化、专业化和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原料端对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产业地位更加稳固,国际国内市场供给、支撑和引领能力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养殖规模稳定保持全国第一,建成全国、全球最重要的高品质中药材产区。同时,《区划》规划3年改造提升中药材资源圃(库)8个、建设良种繁育基地88个、认定GAP基地144个、改扩建及新建产地初加工点(趁鲜加工)250个,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圃1个、省级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平台1个。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和中药材产业基础等条件,以州(市)为单元,按照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五大片区进行中药材区域种植养殖布局。根据自然地理特征、种养现状、发展优势与未来潜力等,按照重点品种和特色品种进行主要品种布局。其中,重点品种以云南“十大云药”、云南“十大健康资源”,以及种养规模、产量、产值与发展潜力等有明显优势的道地药材为主;特色品种以特点鲜明、优势明显、供求紧缺的区域性特产药材为主。通过区划,共规划发展了4类50个主要中药材品种,并细化到各县(市、区)。
《区划》按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种养规模要求,探索创新提出“林下、园地、一般耕地、一院四边”4种生态复合种养模式,科学合理扩大非农用地种植规模。林下中药材方面,充分利用全省7000多万亩林地空间,发展林下中药材立体种养与仿野生种养。园地中药材方面,充分利用全省3000多万亩园地空间,发展园地中药材生态协同种养。一般耕地中药材方面,合理利用一般耕地,发展粮药协同种养殖。一院四边上来看,结合绿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田边、地边、沟边、路边等条件,在重点产区发展小分散、大集中的“一院四边”种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