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泽站在一片65厘米高的皇后西芹中间,身后的工人正在收割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他是山东菏泽曹县的一名蔬菜种植户。
11月23日早上6点,他到地里,弯腰、低头、割菜、装袋,吱吱嘎嘎地劳作着。忙到晚上11点,从地里出来,孙泽和工人把一捆捆西芹搬运到车上,已按大小、品类分装好,有35斤一袋的,也有两斤一兜的。眼前的西芹堆积如山,孙泽挂着黑眼圈,皱着眉看了眼时间,又返回菜地里。
虽然请了工人帮着收割,但孙泽一刻也停不下来。天气预报说,五天后曹县最低气温将达到零下5度,他要赶在冷空气抵达前把百余亩蔬菜收割完。
11月18日,孙泽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短视频,配上文字,“想买菜的老板来不了,想卖菜的卖不出去,几分钱够工钱吗?没办法,只能打碎地里了。”
在这条视频下面,有人跟评,“我是济南的,很想去拉货,M6米乐入口可是我问了,去了下不去高速,而且回来还要隔离。”
三年前,34岁的孙泽和朋友投入200多万元,在曹县普集连镇包下200亩地,种上芹菜、大白菜、花菜和辣椒。往年,这些蔬菜发往全国各地,销路好时一天可以卖出上万斤。
如今,他收割的菜无法往外运,一部分在地里,一部分在冷库里,只能以每斤两三毛的价格亏损发给周边的朋友。
曹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人员24日接受采访时称,9月以来,当地针对货车司机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无论是从高风险还是低风险地区前往曹县的货车司机,都必须提前三天向当地报备,车门需要贴上封条,直到装货后离开。如果来自高风险地区,需要7天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
9月正是蔬菜的上市季。“有客户通过我买蔬菜,但要报备要隔离,嫌太麻烦。车也找不到,本地人又消耗不了多少。” 孙泽说。
“外面的批发价格也不高”,曹县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化科工作人员25日称,蔬菜滞销不完全是疫情的关系。
她称,今年是暖冬,菠菜油菜白菜等都提前收获,全国蔬菜丰收,集中上市。此外,疫情防控限制聚餐和人口流通,需求减少了,导致菜价下跌。
家住河南周口的林英,这个月也在为大棚里的蔬菜销路发愁,最近十来天,她打电话联系的数个蔬菜经销商,都说“(司机)高速路口不让下,进不来。”
林英家算“包地大户”,有两百多亩地,其中小麦占170亩。9月种下的40亩娃娃菜和10余亩菠菜已经成熟。
最忙的时候,林英和丈夫听到鸡鸣就起床,下地干活,早饭都顾不上吃。这次蔬菜的产量不错,换作平时,她会开心地笑起来,但今年她笑不出来。前年娃娃菜3毛一斤,去年5毛一斤,今年降到2毛“也愿意卖”。
同样的收获季节,孙泽一天都在地里,带着三十个工人摘菜,每人一天工作10小时,一小时工费15元。
孙泽所在的曹县是山东的农业大县,近年在重点发展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往年,孙泽的蔬菜主要发往北京新发地市场,这是当地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1680亩,日吞吐蔬菜1.8万吨。
今年,在新发地市场驻扎十年的王涛很少接到从曹县来的蔬菜。他是曹县人,家里的地都租给别人种大棚蔬菜,老家的亲戚朋友也是种菜的。
疫情前,新发地里上货、送货的大卡车一辆接一辆,现在冷清了许多,市场只做批发不做零售,王涛主要和老客户交易。 “去年一天走量十来万斤,今年只有一两万斤。”
王涛从农户那收过来的有白菜,土豆,豆角,芹菜,花菜。土豆最好,不易坏,一斤能卖到一块多,其他的蔬菜多是两三毛一斤。
他算了笔账,蔬菜从曹县运输到北京,算上收购费、运费、小工费、卸货费等,成本一斤8毛钱,以目前的价格,一个月可能要亏损大几万。
11月22日,王涛在市场销售的花菜是从山东济宁运过来的。他凌晨3点起来接货,7点做核酸。一车蔬菜已经卖了两天,还剩下一半左右。
给他送货的司机侯志是第一次来新发地。进入市场的司机需要出示24小时以内的核酸和行程卡,车辆要消杀,高风险地区来的车辆会有弹窗,侯志被封在了驾驶室里。
“司机全国跑,很难不弹窗。”侯志告诉记者,为了不让菜烂在车上,有时需要找代驾,一个代驾费用大概是800到1000元。
新发地市场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市场物流出现梗阻现象。放行的有弹窗车辆需要消杀,消杀能力不足,等待消杀的时间较长。消杀以后,司机封闭管理,车辆需要找代驾进入市场,交易完成以后再驶出市场交还司机。
愿意承运的车辆少了,运费也涨了。“平常运费两千多,现在涨到四千多。”王涛说,如果蔬菜当天卖不完,他需要多支付司机300元一天的超时停留费。
11月18日,新发地发布通知称,市场里“周转二区”已经解封,暂停其他地方的车辆可回到周转二区交易。
王涛和妻子租住在西红门,十平米的平房,房租每月1700元。西红门距离新发地市场大约10分钟车程,11月23日,住处封控了,王涛提前一天搬到了市场附近的宾馆里,“啥时解封啥时再回去”。
王涛透过车窗的缝隙给侯志递吃的,对方已经在驾驶室里住了两天,车门上贴了两道封条。深夜里,市场里有的司机憋不住,下车透口气。
在孙泽发的视频下面的评论区,有来自河南,山东,河北,甘肃等地的农户跟帖。
“这儿(蔬菜)卖不出去。”林英听说隔壁村子有人把菜毁在了地里,“都长老了,估计是没办法了。”
林英今年51岁,家里有三个孩子上学,以前丈夫在外地打工,从五六年前开始,夫妻两人以种地为生。快过年了,孩子需要学费和生活费,家里留不住存款。如果地里的蔬菜卖不掉,算上成本估计会有七八万的损失。
这些天,她经常独自一人去大棚,绕着蔬菜地走,长势很好的娃娃菜让她犯愁,明年她打算改种小麦。
“可能去年前年价格高,今年一些菜种植面积有点大”,前述曹县农业局工作人员称,县里目前主要是指导农民错峰销售,过几天有雨雪,叶菜的价格可能会上涨。
“比如西芹仓储保鲜能管50天,白菜今年也是丰收,我们先储藏了,然后引导批发商收购商收购了,放到保鲜库里面。同时政府机关内部,包括食堂,帮着农民消耗了一部分,购买了一部分。”她表示,自己单位每个人购买了50斤蔬菜,并且帮农户跟周边的商超对接,也有一些外地客商过来。
11月19日,林英所在的河南省出台了10条措施助农卖菜,要求严禁“层层加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免收车辆通行费,优先核发蔬菜运输车辆通行证,同时启用通行证地区可实行“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多次往返。
11月21日,曹县农业农村局也发布公告称,为了方便广大菜农更好的种植、管理、销售蔬菜,如有技术问题和销售困难,可以拨打热线电话。而据农民日报报道,曹县正在调整防疫措施,畅通交通动脉和物流微循环。
“现在不是价格便宜吗,能不收的晚收。”受访的农业局工作人员建议,“露地菜趁冷空气来之前抓紧收掉,能越冬的菜尽量现在不要收。”
目前,孙泽还有150亩左右的蔬菜在地里,他打算连夜收割。而林英正在给蔬菜盖上无纺布,希望它们能度过低温。